微流控3d打印应用 | 3d打印微流控器件制备双层脂膜 -凯发k8555
发布日期:2022-04-24
浏览量:536次
图1 日本东京大学竹内昌治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在lab on a chip杂志上发表封面文章
近年来,与细胞膜信号和物质传输有关的膜蛋白(membrane proteins),受到药物开发人员的广泛关注。由于具有极高的特异性(specificity)以及对配体分子(ligand molecules)的敏感性,膜蛋白还有望用于各类化学传感器。在实际操作中,膜蛋白需要双层脂膜(lipid bilayer)作为载体。在过去,研究人员主要利用机加工或光刻等mems器件的加工方法,来制作具有“双空腔结构”(double-well chamber,dw)的微型器件,并通过“液滴接触法”(droplet contact method,dcm)来制作双层脂膜。随着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,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尝试使用3d打印来制作类似微型器件。
最近,东京大学著名学者竹内昌治教授所带领的团队,研究了3种不同的3d打印技术用于双层脂膜制备(fabrication of lipid bilayer devices)及其用于膜蛋白检测(measurement of membrane proteins)的可行性。研究成果以“3d printed microfluidic devices for lipid bilayer recordings”为题,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lab on a chip期刊上。
图2 (a)dcm装置示意图;(b)3d打印制作dcm微型器件
这项研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:
1. 利用3d打印dcm微型器件制备双层脂膜的成功率。研究人员利用3种不同的3d打印技术,分别制作了特殊的dcm器件,其中包含厚度为40μm /80μm /200μm的薄壁结构。利用pμsl高精密3d打印技术(摩方精密,microarch s140高精度3d打印系统)制作的dcm器件,实际尺寸与设计值的偏差只有6%,表面粗糙度低至0.27±0.02μm,在制备双层脂膜时能够实现高达93%的成功率。
图3 不同3d打印样品的尺寸精度及表面粗糙度
(microarch为摩方精密s140高精度3d打印机)
2. 分别对由3d打印及传统方法制作的dcm器件进行性能对比。研究指出,通过电噪声振幅(amplitude of electrical noise)及双层脂膜成型时间(waiting time for lipid bilayer formation)的比较,3d打印所制作的器件能实现与传统方法较为一致的性能,即可灵敏、快速地获取离子通道信号(ion channel signals)。
3. 3d打印技术在dcm领域的拓展应用。通过微流控一体成型(monolithic fabrication)制备不同的dcm器件(如dw结构、dw与双管道串联结构、多空腔dw结构)用于溶液混合以及电信号的并行记录,研究人员指出,3d打印技术能够快速、便捷、一体成型制作传统方法无法实现的复杂结构,在药物开发和化学传感器等方面将会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。
图4 摩方精密的s140高精度3d打印机所打印的dcm器件
原文链接:
https://doi.org/10.1039/d1lc01077h